富足于精神,清廉于物质——观张富清同志英雄事迹有感
他,在前线保家卫国、九死一生,一生中立下赫赫战功;
他,在一线为民造福、任劳任怨,一生中始终默默无闻;
他,六十多年来,刻意尘封功绩,连自己的亲生儿女也不知情……
当我们眼里满含湿润地看完了这些光荣事迹,当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由衷地赞叹,老英雄用自己的朴实纯粹书写了精彩人生!我们由衷地自豪,老英雄是咱建行人!
一辈子“突击队员”
当组织告知张富清,湖北恩施条件艰苦,急需干部支援。当时的张富清已是连级干部,他本可留在城市里少吃些苦,可他却说:“我是党培养的干部,党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正如同历次战斗中主动请缨,担任突击队员的他,又一次担任起“老本行”,带着新婚的妻子,远赴鄂西深山来凤县。
在岗时,张富清有条不紊,一方面通过各种学习形式,提升职工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他积极解决职工困难,调动起大家的工作热情。时值建行改革,他一次又一次奔赴一线了解生产销售情况,身体力行、出谋划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突击队员”的角色。
而今日之吾辈,更应坚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将这种“突击队员精神”发扬光大。首先,在精神层面,严于律己,脚踏实地;其次,对待本职工作,要争取高质高量地完成;在此基础之上,做到勇于分担,积极主动为网点排忧解难。我坚信,有“突击队员”精神的鼓舞,每一个岗位都是不平凡的岗位!每一个建行人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我愿以此鞭策自己,为建行今后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两种态度待公私
张富清调任建设银行来凤支行时,因为资金困难,单位甚至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职工的住处更是无从谈起。借用的土瓦房是张富清和几位职工唯一的容身之处。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张富清的心中仍挂念着职工的生活保障,想方设法解决了办公室和宿舍的问题。而与之鲜明对比的是,多年后离休的张富清老人仍住在来凤支行分配的宿舍。
时光荏苒,当初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装修早已残旧不堪,泛黄的墙壁、斑驳的木门、烟火气息的厨房,无不透露着岁月的痕迹,也诉说着房主人的勤俭。在如今些许浮躁,甚至追名逐利的风气之下,这种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与思想境界实属难能可贵;张富清同志以两种态度待公私,更是吾辈学习之楷模。
所谓“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在价值观层面,我们要秉持“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核心价值;在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尤其作为一名银行职员,我们应以先辈张富清为榜样,不断反省自己,在是非黑白之间,时刻秉持着那“两种态度”,既是一名朴实纯粹的守法公民、又是一名处处为他人着想而清正有为的建行人!
(供稿:建行锦州分行)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