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出席202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并作主旨演讲
2月27日,202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出席大会并作主旨演讲。

董昕指出,“数字化”是未来十年最确定的全球趋势之一。如果把它比做一颗种子,一旦落地萌芽,必将茁壮成长、蔚然成林。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更大发展,中国移动将强化融合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共同推动“新行动”,实现五个“从1到3”。
一是升级“新网络”,推动网络功能从“连接”为主,向“连接+算力+能力”一站式服务拓展。随着“万物智联”进程的不断加速,百亿级的人、机、物连接持续生成海量高价值数据,推动数据处理成为全社会的普遍需求。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蓬勃兴起,加速云、边、端多层次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推动信息技术应用进入新一轮爆发期。近年来,中国移动依托5G+光纤“双千兆”网络,整合全网7.8 EFLOPS算力资源,开放超900项技术能力,全力服务各类客户全年超1500亿次调用需求。网络是数字化持续发展的坚实根基,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中国移动愿与各方携手,充分发挥现有网络覆盖广、传输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共同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开展下一代网络的架构研究和前瞻布局,不断降低全社会信息技术应用门槛。
二是推进“新运营”,推动运营动力从以“人”为主,向“人+数+智”多要素协同拓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的知识不断沉淀到智能机器之中,“数据决策”为企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信息化部门也正加速成为企业的“第二人力资源部”。中国移动正在网络运维、客户服务等领域推进“数字员工”,将人力资源从大批量、高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生产效率效益的大幅提升。运营是数字化茁壮成长的关键支撑,也是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的最佳平台。中国移动愿与各方携手,共同加快网络的云化、虚拟化、智能化转型,深化信息技术在生产运营管理各领域全过程的创新实践,探索企业运营新模式、新工具、新路径,将信息通信行业打造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全球典范。
三是锻造“新科技”,推动创新重点从以“业务”为主,向“业务+技术+理论”全链条创新拓展。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进入蓄势变革的关键时期,深度学习、量子信息、脑机接口等颠覆性技术迅猛发展,不断造就新的发展机遇,极大缩短技术到应用的转换周期,也为科技造福人类开辟了新途径。中国移动正持续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基于5G、空天地一体等技术,打造“无人机”高空基站,成功应用于暴雨、地震等应急救灾现场,牢牢守护灾区通信“生命线”。科技是数字化繁荣发展的必备养分,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中国移动愿与各方携手,共同加快通信和信息交叉理论研究,推进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探索信息技术的前沿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四是培育“新产品”,推动服务范围从以“生活”为主,向“生活+生产+治理”多场景应用拓展。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加速呈现线上化、智能化、云化的特征,各行各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需求不断增长,数据在推动社会资源配置更加精准、高效、公平中发挥着更大作用。中国移动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5G+智慧工厂”,建成面积超500万平方米的5G企业专网,成功破解极限制造的难题痛点,已成为走在世界前沿的先进制造基地之一。信息服务产品是数字化价值创造的关键途径,也是推动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移动愿与各方携手,共同探索全新服务场景、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加快智慧生活、智慧工厂、智慧城市等应用的复制推广,不断满足大规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
五是构建“新生态”,推动合作模式从以“产业”为主,向“产业+技术+资本”深层次融合拓展。随着信息技术向各行业核心环节、关键领域加速渗透,催生了对跨界知识融合共享的迫切需求,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生态协同,日益成为产业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移动不断拓展数字生态版图,入股企业50余家、设立联合创新机构20家、汇聚各类合作伙伴超30万家。生态是数字化蔚然成林的优渥环境,也是加速全球数字变革的必由之路。中国移动愿与各方携手,共同开展技术标准、全球服务、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强化与科研院所、创投机构、跨界企业等的深度协同,打造共生共赢的生态共同体,助力数字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球。
董昕表示,当前世界正迎来数字化发展的新纪元。中国移动愿以本次全球移动产业盛会为契机,携手信息通信领域更广力量,共同把握数字十年机遇,持续推进融合创新,在无限广阔的“数字化蓝海”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干货来啦!
一起来看主旨演讲PPT
↓↓


















校对:杨旭
责编:杨东溟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