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人寿辽宁省分公司消费者权益保护行动┃金融消费者风险提示之陌生电话需谨慎,高额收益勿轻信
中意人寿辽宁省分公司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行动,本期金融消费者风险提示您:陌生电话需谨慎,高额收益勿轻信。
案例:消费者王先生2023年9月来电表示自己要将名下所有保单退保,理由是有更好的保险产品,认为保单的保障不全面、收益低。经保险公司客服人员与王先生沟通了解到,王先生于8月接到一个自称某保险公司销售人员的陌生电话,介绍了一个短期内高收益且保障全面的保险产品,可以将名下现有的保单退保后,投保该产品。客服人员了解情况后,劝导王先生切勿轻信陌生电话,并核实来电人员非保险公司销售人员,且不存在如此高收益的保险产品,王先生才知道自己受骗,最后决定保留保险。
案例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消费方式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通过网络消费已经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随之而来的就是个人信息在不同移动平台之间被留存,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得消费者个人信息后,利用消费者金融知识欠缺的弱点,诱骗消费者上当受骗。
案例中,王先生接到陌生来电,轻信其身份,未经求证相信其介绍的收益高、保障全的保险产品,因该人员并非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如王先生按照其所说购买新“保险”退掉之前购买的保险,最终的结果将是“财”“险”两空。
中意人寿辽宁省分公司提示您:
1.陌生电话要警惕
警惕陌生来电,如对方称自己是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要首先确认是否为官方电话,了解来电人员身份信息,以防上当受骗。如介绍金融产品不应立即答应购买并付款,要先向官方客服求证,查看产品条款,避免受骗,造成财产损失。
2.个人信息要保护
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拒绝出租、出借或买卖行为。日常生活中,不随意向其他人泄露自己财产状况、理财活动等基本信息,切勿委托不正规机构代办金融业务,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3.警惕之心要常有
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邮件,不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提升防范意识,对于索要身份证照片、身份证号、银行卡账号及相关验证码的电话要提高警惕。对于非官方来电切勿轻信,要亲自致电官方客服电话求证真伪,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校对:杨旭
责编:杨东溟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