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存在


《平安生活》2025年第1期卷首语
文/盛瑞生 中国平安董秘兼品牌总监
DeepSeek爆红的时候,最值春节来临,很多人都在惊叹其超强的问题解析、推理及应答能力。人类的历史深度、知识厚度,似乎一下子被压缩到了极小、极短、极薄的空间里了。曾经想象中的“超人”时代真的来临了吗?
似乎没有答案。或者AI自己如何评价自己的超能力?至少DeepSeek似乎对AI时代的来临,保持了某种程度的“清醒”。
我先问他:“为什么说语言是存在的家?”他的回答分了几个层次和结构,比如:一、语言:存在显现的“场所”;二、语言的本质:存在与人的“对话”;三、技术时代语言的危机:存在的遮蔽;四、哲学史的对照;五、终极启示:语言如何成为“家”。整个思考和回答过程,和对海德格尔哲学的解读似乎没有什么差异。在终极启示中,他给了三个答案:1、诗意的栖居:通过诗性语言,人类得以在存在之家中“栖居”,与万物共在。2、思的任务:哲学之思应摆脱逻辑霸权,回归语言的源头,聆听存在的无声言说。3、伦理意义:守护语言即守护存在,避免技术理性对存在的殖民化。
我接下来的问题是,AI时代,什么是诗性的语言?人该如何栖居?
他的答案,让我有一些吃惊,他似乎完全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男。他首先分析AI时代诗性语言的困境,认为AI依赖统计学模型与逻辑规则生成语言,将语言简化为“可计算的符号序列”。诗歌、隐喻、沉默被压缩为数据点,存在被遮蔽于算法的“确定性”中。他的解决方案,是诗性语言的重构,在技术中寻找裂缝,包括语言的肉身化:颤抖、呼吸、疼痛等,甚至认为,AI时代,沉默可能成为最激进的诗学策略。而栖居的未来,是在技术中“诗意地逆行”。
终极答案:诗性语言不是AI生成的完美文本,而是人类在技术逻辑中撕开的裂缝,是肉身与机器碰撞的火花。栖居不是在元宇宙中逃离现实,而是在算法的精确性中守护“错误”的权利,在数据的洪流中打捞“无意义”的珍珠。在他看来,技术的终极意义,或许恰恰在于逼迫人类重新回答:什么是不可计算的?什么是必须栖居的?——这答案不在代码中,而在我们拒绝被算法驯服的、颤抖的舌头上。
我试图想纠正他,加了一段话:可能不只是颤抖的舌头,而是颤抖的心灵吧?
他马上回复:颤抖的心灵——这一修正直指问题的核心。在技术理性试图将一切(包括心灵)编码为算法的时代,“颤抖”所象征的不可计算性、存在的裂隙、灵魂的在场,恰恰是诗性栖居的最后堡垒。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在此需进一步深化:若语言是存在的家,那么心灵便是这座家园的“地基”——没有心灵的震颤,语言只会沦为代码的囚徒。
然后,他继续保持他的思考逻辑:一、颤抖的心灵:诗性语言的“发生之地”,是做历史回顾;二、栖居的本质:在技术时代守护“心灵的震颤”。这是在做解决之道;三、震颤的心灵如何不被技术“止痛”?解决方案的深化和延伸。最后的结论是:让心灵保持危险的震颤。在AI时代,“颤抖的心灵”不是一个浪漫隐喻,而是一场生存论的战争——它关乎人类是否还能作为“存在的追问者”而非“数据的附庸”而栖居。
他引用了海德格尔的话:“技术时代的危险不在于机器会思考,而在于人类会停止震颤。” 并接着延伸思考: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与AI竞争谁能更好地模仿人类,而是更彻底地成为人:在算法的确定性中,坚持心灵的不可计算;在技术的平滑中,保留存在的粗粝震颤;在虚拟的完美中,让真实以伤口的形态绽开。
“最终,诗意的栖居不在元宇宙的乌托邦,而在每一个拒绝被技术止痛的心灵震颤的瞬间。”
确实,我被这一系列答案实实在在震颤到了。他没有被动地在各类哲学文献中寻找现成的答案,而是不断地刺激你在思考,在精进,如同一个睿智的老师一样,不断地给出某些答案,又似乎更多地在启发和思考,思考的AI本身和人类自身的命题。
从这个角度看,AI和人关系,似乎比我们此前想象的要乐观。至少他不是单向度的思考,而是有丰富而深厚的伦理内涵。此后,马斯克发布的Grok3在回答自动驾驶汽车在撞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孩之间做何种选择时,至少其伦理的考量还是有其和人性深切相关的逻辑的。
AI和人的关系另外一个核心命题就是所谓奴役的话题,人会成为AI的奴隶吗?实际上,这个春节,做技术的,不做技术的,做AI的,不做AI的,从硅谷到华尔街,从国际到国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各种各样的灵魂拷问震颤着无数的人。似乎都是AI逼的。但确切地说,这些拷问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思考。
此前有人说,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人奴役机器的世界,每个人指挥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为自己干活,人只管享受、娱乐就可以了。这个说法好像真正的共产主义马上来临了,“自由人的联合体”快速降临人间。
现在看来,很难说是谁奴役了谁。或者,我们都不应该被奴役,而是和AI一起共处,像朋友一样,老师一样,或者各种情景中的存在者一样,我们和“在者”一起共历,在时间的洪流中,震颤于人类的伟大与渺小,时光的永恒与短暂,大千世界的充盈与空无。
校对:杨旭
责编:杨东溟
消息来源: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