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新动力量”宣讲:解码共和国通信史上的移动印记
5月20日,“共和国印记——工业之光耀中华”成果展全国巡展首站来到沈阳,在中国移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中国工业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以“传承工业文脉·激扬创新精神”为主题,展出100件珍贵工业见证物、77个工业遗产活化案例,立体展现新中国70余载工业奋斗史诗。
据悉,中国移动有7项见证物在展览中亮相。5月20日,来自中国移动辽宁公司(以下简称辽宁移动)的“新动力量”宣讲员走进“共和国印记——工业之光耀中华”成果展现场,以7项见证物为主线,通过直播形式讲述共和国通信史上的移动故事,吸引近4000人次观看。

(“新动力量”宣讲员在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宣讲)
一、奠基:电波跨越太平洋
20世纪70年代,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短波发信机在北京国际电台中央发信台安装投入使用,是当时先进的全自动调谐发信机,曾获国家科学大会奖,承担了南极科学考察、气象传真广播、专线短波联络及广播、国内专线短波联络等业务。
1985年1月8日,位于北京的发信台首次通过短波电波,与万里之外的南极科考队员实现实时通话,在没有卫星支持的年代,短波跨越1.6万公里的极地链路,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通信奇迹!
二、奋起:迈入数字通信时代
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通信技术从“摇把子电话”迈向4G前夜的跨越时代。从1G到2G,当数字信号取代模拟波形,移动通信实现了从大哥大到大众化,通信开始从“电波的狂欢”转向“比特的秩序”。1992年,邮电部批准建设嘉兴地区数字移动电话(GSM)领示系统,同年5月17日完成网络调试、测验,实现电话通话,我国第一个GSM全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领示系统开通。1993年,嘉兴市邮电局对该设备软件进行了全面更新,使之具备商用条件。同年9月18日,嘉兴数字移动电话(GSM)通信网正式向公众开放使用,成为我国建立和开通的第一个GSM系统。短短一年后,139号段在北京首发,短信、彩信、WAP浏览器等新功能的出现并发展,中国移动通信从此“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2G到3G,手机不再是通话工具,移动高速上网成为现实,我们开始通过手机上网、观看视频、下载应用,享受新奇的数字生活。2006年,中国第一台TD-SCDMA基站在福建厦门开通,标志着以智能天线为核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正式启用。那一年,TD-SCDMA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等,被列为“十五”期间自主创新取得的最具代表性的重大科技成就,并明确定为中国3G通信标准,掀开了中国通信事业的新篇章。
三、逆袭:从跟随到并跑的赶超
2012年后,中国移动用五年的时间实现4G并跑到5G领跑,逐步构建了一张“泛在高速”的5G网络,架起数字中国发展的“高速路”。4G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美好数字生活的向往,在高铁上也可以接通的视频电话,网络直播逐渐成为新的娱乐方式、随时随地的在短视频软件上分享美好生活、线上课堂、居家办公……。在技术迭代过程中,为了让“孤岛”用户也能畅享数字服务,移动人勇担使命,锐意创新,以科技之光照亮蓝色国土。2015年,中国移动在永暑礁建成国内首个卫星通信4G基站,成为了天地一体先行者,极大改善了当地的通信条件,并通过卫星传输开通4G基站,验证了卫星链路开通4G基站的可行性,是中国在卫星通信技术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为全球偏远地区的通信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5G技术的出现让万物互联变得触手可及。2017年6月,在广州大学城,中国移动开通了全国第一个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标志中国正式迈入了5G时代,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率先部署5G网络的国家之一。移动通信领域实现了从“1G空白、2G跟随”到“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崛起。
四、跃迁:勇担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奋进新征程,中国移动勇担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主力军。2021年,中国移动成立芯片研发企业联合实验室。通过3年时间 “从0到1”成功研制“破风8676”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具备低成本、低功耗、多功能差异化竞争优势,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入选2023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目前已经在国内以及赞比亚、老挝、柬埔寨等“一带一路”国家商用部署。在科技创新这条赛道上,一路展现“硬核担当”。
2024年3月,中国移动咪咕8K转播车正式投产,这是全球第一台符合奥运会OBS-A类标准的8K 120帧转播车,在全球率先形成8K 120帧视频采集、制作、传输全流程的超大型转播系统,见证了我国超高清技术达到全球先进水平,截至目前,已完成中超等多场大型体育赛事的超高清制播。在辽宁沈阳,辽宁移动2023年首创CBA球迷文化体验厅,为广大球迷提供交流和互动平台,助力辽宁建设文化体育强省。

(“超越·强国之路的星辰大海”展区)

(展出 “破风8676”芯片)
中国移动的故事还不止于此,实行“两个新型”升级、“BASIC6”科创、“AI+”行动三大计划,在6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实现多项突破。算网大脑完成全国规模商用,牵头制定全球首个5G-A通感一体化技术标准。推进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九天”通用大模型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在40个垂直领域孵化行业模型,助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发布中国移动AI智能助理灵犀智能体。低空经济领域发布“四驱两翼”能力体系,建成50个示范项目……各条战线的移动人正接续奋斗,推进“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为强国建设烙下一批又一批新的“移动印记”。
据悉,“新动力量”宣讲是中国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进一线的重要载体,2025年宣讲团紧密围绕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解码改革发展战略、展示一流企业形象等重点任务,以“进一线、强信心、促发展”为主线,围绕“创新理论”“战略政策”“科技成果”“典型精神”“改革经验”“文化传承”等内容,开展“解码”宣讲。此前,辽宁移动公司还聚焦学习传承雷锋精神,开展直播宣讲,吸引超3000人次观看。
校对:杨旭
责编:刘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