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原领航 信仰铸魂”数智赋能辽宁红色文化共建活动在抗美援朝纪念馆成功举办
10月24日,由中国移动辽宁公司主办的“辽原领航信仰铸魂”数智赋能辽宁红色文化共建活动在抗美援朝纪念馆成功举行。抗美援朝纪念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被确定为中国移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至此,在辽的中国移动集团级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达到7家。

一、共建联盟,激活红色资源时代价值
由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发起,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新华社辽宁分社、丹东市委宣传部、丹东团市委、锦州团市委,锦州市委党校、朝阳市委宣传部以及中国移动集团党建工作部、数智化部、移动党校、咪咕公司等14家单位,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抚顺雷锋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等12家红色场馆共同参加“数智赋能辽宁红色文化联建共建”。通过“厅局+移动+地方”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我省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中国移动集团数智化能力优势,以科技赋能提升红色场馆设施建设水平,创新革命旧址活化利用方式,打造红色文旅精品线路,丰富主题党课、思政教学、红色研学等活动,增强红色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与影响力,让红色基因在数智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二、“新动”宣讲,致敬红色信仰永不磨灭
活动的宣讲环节构筑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辽东学院宣讲员讲述了志愿军战士金耳世用生命接通“炸不断”电话线的英雄故事。“电波不逝,信念永存”。辽宁公司“新动力量·辽原”宣讲员以情景朗诵的方式,再现了通信战线战士李白、王成、牛保才、张露萍的壮烈事迹。“敌人的飞机大炮是我们的十倍、百倍,可我们靠着一股不怕死的意志,硬是把他们打回了三八线!”。94岁志愿军老战士徐菁亲临现场,深情回忆战场上的峥嵘岁月。“舍生忘死铸冰雕,信念如炬照山河”。最后,辽宁公司青年员工激昂合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三、数智体验,赋能红色基因赓续传承
如何将数智科技与红色文化相融合,本次活动展出的一系列前沿的数智应用给出了答案。“新动力量·辽原”宣讲员系统阐述了中国移动数智赋能辽宁红色文化的规划与实践,参会嘉宾现场体验了XR大空间、AI+党建、AI合拍、AI红色通信馆、智慧导览、红色教育剧本等创新应用,切身感受技术如何让红色历史“活”起来。在数智研学环节,中国移动数智化部发挥国家文旅部技术创新中心数智能力优势,结合抗美援朝纪念馆馆内珍藏,上线AI伴游、地图打卡等服务,提升场馆互动性、沉浸式体验,增强观众“参与感”、场馆“体验度”。
现场嘉宾对中国移动以数智能力传承红色文化的实践给予高度评价。抗美援朝纪念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史春庆在体验后表示:“这正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方向,下一步,纪念馆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深化与中国移动的合作,探索用VR呈现、红色云集等功能,打造更丰富的沉浸式参观场景,让抗美援朝故事‘走’出来,特别是吸引年轻一代主动走进这段峥嵘岁月,亲身感受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据悉,近年来,中国移动以“5G点亮红色文化”为主题,在全国共建了1011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161条红色研学路线,累计“云集”制作了近400家共建基地红色宣讲视频。在辽宁,中国移动辽宁公司积极履行央企责任,深入落实中国移动与辽宁省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文化传承发展数字化工程,推进红色文化数字资源“云集”行动。累计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20家,发布首批5条“辽原”红色文化研学路线,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打造“五走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持续以数智化激活红色资源。
未来,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将联合共建单位,深化与辽宁红色场馆的共建合作,打造辽宁红色文旅数智平台,助力辽宁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助推辽宁省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继续前进的奋斗热情,为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责编:杨 旭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